下背痛的針灸治療

張德玉 醫師


  下背痛是最常見的一種病症,經常引起病人行動不便;無論下背痛發作次數多寡,其病因可因肌肉 骨骼系統、或神經系統、或由內臟器官所引起的。今僅討論肌肉、骨骼、神經系統引起的下背痛。

  下背痛之病因及診斷,依臨床症狀分成急性、慢性、亞急性論述:
  (1)急性下背痛通常由於扭傷(strain)所致,其嚴重性不一。臨床特徵為病人受傷後,下背隨即 發生瀰慢性疼痛,且有肌肉痙攣、壓痛、背部活動受限,且活動時會產生疼痛;其中亦有輕、重之分。
  (2)亞急性或慢性下背痛是引起下背痛最常見之主因,病人通常沒有損傷的病史,病程非常長久 ,但時常有急性發作現出現,下背痛往往會有僵硬現象,而且背部活動時會產生稍許的疼痛。
  (3)椎間盤凸出症亦為下背痛常見之病因,以L4-L5與L5-S1最常發生。椎間盤退化容易導致椎間盤 凸出症。
  (4)纖維組織炎:其特徵是疼痛和肌肉僵硬,當壓力、疲倦、不動和寒冷時,症狀加劇,熱敷和 身體活動可使症狀減輕,而在觸診時,往往會發現一個或多個誘痛點(trigger point)。
  (5)骨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之變型、骨質疏鬆、骨折、感染等,皆為下背痛 之病因。

  針灸治療下背痛,療效相當顯著,重點在於診斷何種性質的疼痛,採用針灸的處置方式不同。

  「醫者臨床的經驗和患者疼痛的性質很重要,不是一成不變的針灸處方可適用所有下背痛的病人。 醫者有如握住方向盤的駕駛,在不同路況行駛如何轉動方向盤完全視路況而定。針灸療法並非所有下背痛皆 有效;如脊椎移位(滑脫)、僵直性脊椎炎、骨折等;有些需配合藥物,非針灸能究其功。

  下背痛不論急慢性如符合放血條件,首先重放血;之後再行針或灸或拔罐。放血以放委中血為主; 急性期著重四肢俞穴;慢性期則局部或鄰近穴位循經取穴;慢性期可重灸;用藥可配合強壯補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