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大腦皮質上的腦細胞間歇性的、隨時隨地、不受控制地亂放電,導致臨床上干擾到病人的
神智、行為、情緒、運動、和感覺,而腦電圖上可以顯示有癲癇樣放電波。中國人過去將癲癇以發作
當時所發出的叫聲或手腳外觀形狀的不同而負予不同的命名,有羊癲、豬癲、雞癲、馬癲、狗癲、和
猴癲等。西醫學則依放電起源大小將癲癇全般性發作(generalized seizure)及部份性發作(partial
seizure)兩大類。
癲癇症發生率近年來愈來愈高,約達百分之一,臺灣約有二十萬患者。治療癲癇的第一原則就是
要選對正確的抗癇藥,規則服藥2~4年,75-80%的患者將會獲得良好的控制甚至痊癒。剩下的20-25%
的患者則屬於「頑固型癲癇」(refractory epilepsy),而癲癇外科手術對部分的頑固型癲癇有明顯
的療效。然而,西方醫學傳入中國人不過一百年,中國人靠著草葯和針灸維持了五千年的命脈,至今
全世界六十億人口中,中國人占了十二億,傳統醫學的功效實不容小看。但針灸對癲癇之療效則迄今
未有定論。
以針灸治療癲癇之真正機轉亦未明,本人推測極可能亦是經由神經傳導,在下針點之對應對側大
腦感覺區或運動區先造成反應,造成癲癇波之無法傳遞因而中斷。支持此說之臨床經驗包括早在1881
年Gowers氏即已發現若給予部份性發作護患者皮膚刺激或其他特殊之感覺刺激,可以中斷病人接下來
的大發作,例如以繩子緊緊捆綁每次都最先開始發作的肢體。解釋如下,刺激將造成對側大腦相對應
之皮質產生反應(如同誘發電位 evoked potential),先令其去極化(depolarization),接著癲
癇波到達時該區正處於再極化(repolarization)之不反應期(refractory period),造成癲癇波之
無法傳遞因而中斷,癲癇於是無法完整形成協振現象(synchronization)而終告中止。另一強力支持
此說之臨床經驗則為迷走神經電刺激術(vagus nerve stimulation,臺灣已施行六例,三例效果明顯
),此與電針灸有極類似之處。上述長期反覆的刺激,終將造成癲癇病灶活動力衰減,導致兩種結果:
1.發作程度上的減輕,例如複雜型部份性發作減輕為單純型部份性發作,部份性發作演變成的次發性大
發作減輕為只有複雜型部份性發作;2.因癲癇病灶活動力衰減,病人獲得完全控制,甚至根治。
理論上,下列情況將可有較佳之療效:
1.病灶範圍愈少、愈小,則效果應愈好。
過去針灸文獻上認為對治療癲癇有效之穴道包括:公孫(足)、百會(頭)、大衝(足)、中皖
(軀)、湧泉(足)、大陵(手)、神門(手)、後蹊(手)、間使(手)、照海(足)、水溝(臉
)、神庭(頭)、鳩尾(軀)、攢竹(臉)、天井(手)、小海(手)、神門(手)、金門(足)、
商丘(足)、行間(足)、通谷(足)、後蹊(手)、上星(頭)、風池(頭)、曲池(手)、尺澤
(手)、陽蹊(手)、腕骨(手)、解蹊(足)、申脈(足)、崑崙(足)、然谷(足)、承山(足
)。我們可以發現其採用之手足穴道都是位於四肢之下半截、尤其是末梢,在大腦感覺區或運動區佔
較大之區域者(神經解剖學上,頭臉手腳在腦中佔有較大之控制區域,尤其是手指、手掌、腳趾、與
腳掌)。軀幹則僅有中皖及鳩尾二穴,其恰位於上腹部,隔肚皮與胃及十二指腸相望,似乎針對迷走
神經而來(迷走神經支配心臟、肺臟、食道、胃、及十二指腸之感覺與運動)。由上述穴道看來,祖
先的發現與我們的觀察相當一致。所以,若為取得最佳針灸治療癲癇之效果,則應先判斷癲癇病灶何
在,這需靠醫師之臨床經驗、腦波檢查、及其他神經影像學檢查(如MRI, SPECT, PET等)之輔助。
臺北榮民總醫院曾嚐試性為少數兒童頑固型癲癇兒童進行針灸治療,這些均為胼胝體切斷術失敗
之個案,多數為Lennox-Gastaut症候群之患者,發作則以全般性發作中之肌抽躍性發作為主,治療期
間由數月至一年不等,下針點以頭針(頭五針)為主,但效果均差,最可能之原因即是他們均非部份
性發作!他們在癲癇發作間期的腦波呈現兩側大腦迷漫性慢波(diffuse background slowing)、同
時合併多發癲癇樣波(mutifoc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s)和全般性癲癇樣波(generalized
epileptiform discharges),這表示兩側大腦功能均差且合併多重癲癇病灶(multifocal epileptogenic
foci),而頭針在腦中對應之範圍有限,故效果不彰。若欲獲得較佳療效,在這種個案則應改在兩側
手腳下針,以求取腦中大範圍之作用。(實行上有困難,因這些個案均為兒童且併有智障、甚至好動
,手腳下針不易)
以針灸治療癲癇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1.在癲癇發作期(ictal phase),由於病患會產生各種不自主運動、抽搐、痙攣、無意識或神智
混淆,勉強下針將造成折針或其他危險,所以不論何種癲癇在發作期應禁止下針(癲癇已經完全成形
時,通常沒有辦法使其中止)。
所以,以針灸治療癲癇應該是有效的,但在方法上仍有待努力突破。此外我建議以針灸治療癲癇
時,下針點應依下列原則選擇:
1.若癲癇病灶在大腦半球之感覺區或運動區者(sensory/parietal or motor/frontal cortex),
由發作之臨床表現上不難分辨出病灶之可能所在,下針點在其對側之肢體即可。 |